集团新闻

梦圆联合国同传见习+中欧峰会口译实战!2017策马英伦实战口译营载誉归来!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4日


2017年6月9日-19日,由策马集团独家主办的策马英伦实战口译营在英国伦敦成功举行。期间,策马营员在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资深同传译员的培训下,深入学习口译技能,全真体验英国留学生涯;赴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进行同传实战见习,获颁由联合国特聘译员、AIIC会员签发的证书;参与第八届中欧企业家峰会的口译实战,与策马资深译员一起为峰会提供为期两天的口译服务,获颁组委会出具的证书;考察英国广播公司(BBC),参观大英博物馆,游览牛津大学,深度畅游伦敦著名景点,包括议会大厦、大本钟、唐宁街10号、白金汉宫、圣詹姆斯公园、威斯敏斯特教堂、特拉法加广场、国家美术馆、中央刑事法院和伦敦金融城等。





▲2017策马英伦实战口译营实录【视频】



6月9日,策马营员陆续飞抵伦敦。次日,令人期待的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同传培训正式开始。由于策马学员将再次踏入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现场进行口译见习,策马沿用100%由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组成的豪华译员阵容,为营员们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使培训内容与即将进行的联合国系统见习有机结合。

6月10日-11日,营员们接受英国前首相翻译Lori Chen女士的指导,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英中互译口译训练、同传技巧讲授、视译训练、模拟同传实战训练等。Lori Chen亲切优雅的风度,给营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耐心细致的讲解与指导,让营员们获益匪浅。

6月12日-13日,经过两日的同传培训,营员们踏入梦寐已久的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大门,在联合国官方译员张光波老师的专业训导下,进行富有挑战的同传实战见习。为保证与老师的高质量交流,参与见习的充分体验,使本次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之行的收效最大化,营员们编为A、B两组进行同传见习。

营员们第一次亲临国际会议现场,在张老师的指点下,学习参会的礼节,了解会务的流程。在实战见习中,与会代表发言口音重,发言内容专业性很强,让营员们倍感压力。张老师针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先是给予肯定与鼓励,再准确地指出其不足,明确教导改进的方法。经过一整套的同传实战训练,营员们一方面发现了自身的弱点,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倍感鼓舞,动力十足。

6月14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中欧企业家峰会”于英国伦敦正式开幕,策马营员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收获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本届峰会围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欧贸易和投资活力,建立公平包容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主题,400多位中欧政要、企业家领袖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欧双边在金融、实业、科技、体育、文化等多元领域的合作。会前,营员们深入了解了第八届中欧企业家峰会的拟定议题,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译前准备。会后,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与策马营员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拉法兰前总理对此次策马提供的峰会口译服务表示高度的肯定与赞扬。

在紧张而辛劳的学习与实践之后,6月16日,营员们开始游览的旅程。从大名鼎鼎的大本钟、唐宁街10号、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到旅行必去的圣詹姆斯公园、议会大厦、特拉法加广场、国家美术馆和伦敦金融城,都留下营员们的盈盈笑容。另外一个重要的景点是中央刑事法院(Central Criminal Court),英国最古老的法院,也被称作“老贝利(Old Bailey)”。经过严格的安检,营员们来到法院内部,亲临庭审现场。游学绝非走马观花,营员们利用这难得的机会,获得了法庭口译的一手资料。6月17日,学员们从伦敦搭乘列车奔赴牛津大学城。牛津城内均是别致又古老的建筑,那静谧的港湾、天井和修道院,可使来客热切地感受到这里的生命力与活力。营员们来到富有盛名的草坪酒馆(TURF TAVERN)用餐,品味牛津的宁静与喧嚣。


6月18日,营员们来到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参观英国广播公司(BBC)。随后,他们于晚间乘上飞机回到中国,完满地结束英伦实战口译营的旅程。经过AIIC会员同传培训的学习提高,联合国海事组织口译实习的强化训练和第八届“中欧企业家峰会”的口译实战,营员们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地踏入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策马翻译培训英伦实战口译营采用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的教育模式,积极鼓励营员探访与体验异国文化,学习与理解非母语、非本地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师引导、实习演练和会议实战等方式,强化营员口译实战技能及外事综合素质。通过为期11天的亲身体验,营员们不仅在专业能力上获得飞跃性的提升,在口译实战方面也有所成就,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光明的未来。

2017策马英伦实战口译营是一场教育实践和文化探索之旅,旨在提升营员的实战能力,拓展其国际视野,培养综合型的高端口译人才,顺应了中国的国际化潮流,引领了中国口译界的国际化发展。


2017策马英伦实战口译营营员感悟全文





刘馨瑞-感言




游学篇

结束了10天的英国留学,内心十分不舍。这次留学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回忆。首先我想感谢周敬棋老师这十天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每一餐到往返地铁线路到每天的日程安排,周老师都十分细心,专业,绅士,有耐心,有责任心。其次,我要感谢策马为我们提供了此次珍贵的实习机会,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到中欧企业家峰会,每一次实习都是非常珍贵的体验,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体验了同声传译。

这十天的行程安排的十分充实。第一天我们五个小伙伴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在伦敦希思罗机场汇合,气氛十分融洽。出了机场,我们坐地铁到入住的位于伦敦一区的Paddington附近的著名酒店,此处的风光与爱丁堡和北欧小镇有几分相似,白色的城堡被伦敦的蓝天白云衬托的更加干净明亮。因为正值6月,纬度较高的伦敦白昼很长,日落时间在20点45分左右,我们每天都享受着更长时间的日光浴。在门口的意大利老板盛情邀请下,第一天的晚餐在一家意大利小餐馆中完成,邻桌坐着一桌谈笑风生的意大利老年人。他们开心的笑容非常具有感染力,让人忘记压力和忧愁,仿佛置身于祥和的天堂国度。大概是因为周老师风度翩翩,小伙伴们也耳濡目染了周老师的君子之风,意大利老年团表达了想与我们合照的意愿,就这样,我们策马游学团留下了在英国的第一张合照。

第二天开始,紧张的学习之旅便开始了。我们在6月10日和11日去了英国前首相的翻译Lori Chen女士办公处接受她为期两天的指导。很早便听过Lori Chen的名字,从未想过这样一位大咖会对我们如此亲切和蔼,Lori Chen让我们听了一段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演讲,接着对这一段进行模拟同传实战,我们每人手里拿着设备,互相传递。我的小伙伴们的英文相对于我来说要好很多,所以这个环节让我感到有些吃力。但是Lori Chen依旧很耐心,并且放慢速度让我一遍一遍地练习,终于我可以跟上了,是Lori帮助我恢复了信心,她露出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微笑对我说:See? You can do it! 感谢Lori Chen,thanks to your patience and guidance, I feel a lot more confident in do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接下来Lori为我们讲解了同传的技巧,比如在策马任教的英国女王御用翻译林超伦博士也提到过的切分法等,6月11号对我们进行了视译训练和汉译英训练,题材为峰会发言稿。

6月12号和13号我们迎来了张光波老师指导下的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实战同传见习。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庄严,大规模,一切都井然有序的会场。同传的booth在上面一层,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可以俯瞰到坐在会场的各国代表。此次会议是两年一度的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通过各项议案的表决大会。会议内容因为涉及到海事相关的各种专业词汇,难度非常大。张光波老师是一位幽默直率的男人,他的点评一针见血,尽管我们做了一定准备,如此高难度的会议还是beat me to my knees. 张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他的individual words to a big visual picture的概念,带着他的理念继续练习了几个小时,到了下午我们终于逐渐找到了状态。感谢张老师的点评,让我对同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同传练习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6月14号是中欧企业家峰会的第一天。这次会议的同传箱在会场后面,除了中英同传之外还有英法同传和中法同传。有了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的实战经验,对于此次企业家峰会也没那么惧怕了。我们在峰会上见到了从电视里走出来的英国前首相布朗,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以及numerous Chinese and Western celebrities 并有幸以策马翻译团队的身份与部分大咖合影留念。在现场我们可以听到他们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合作的新契机及新挑战的发言,这对于金融专业背景的我来说是难得的宝贵经历。

从6月15号开始便是此次游学“游”的部分,我们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大本钟,塔桥,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以及牛津大学。尽管这不是我第一次去这些地方,但是与不同的小伙伴一起,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在这里,我还想感谢此次同行的Vera,Wendy, 小飞和小武哥,他们每个人都是非常nice的人,既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活泼,又拥有集体的共性,那就是代表策马,传递着求知,进取,拓新和自强的精神。

人物篇

Vera姐是一位知书达理,内敛的女孩,骨子里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十天里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拍照,记录下沿途的风景和她镜头下的我们。一些细节透漏着她良好的家教和为他人考虑的好习惯,是一位etiquettes and manners的好老师。

Wendy姐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女孩,她的笑容会让人觉得点亮了世界,她总是可以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不急不躁,很坦诚,很温暖。

小飞姐是一位活泼的女孩,直率又不失大家闺秀的风度。喜欢笑,我回忆起她时想到的全都是她灿烂的笑容,让我回味起这次游学的经历时很暖心。

小武哥是这次游学全程的搞笑担当,移动的有道词典。他的存在为我们此次游学增添了几分色彩。他的热心,善良,勤恳和朴实常常感动到我。小武哥很努力,很优秀,我相信你的潜力非常巨大,未来你会走得更高更远。

周老师,让我用四字成语形容他的话,翩翩君子,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这些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出他的美好。好像我苍白的文字也形容不出他的素养,内涵,才干,责任感和对工作的投入。唯有接近他,慢慢去体会他的charisma. 周老师是我的男神,得到他十天以来细致入微的照顾我觉得好幸运。

感谢你们对我十天以来的包容,也非常幸运可以与你们共度这宝贵的十天。这次游学缤纷多彩,回忆起来满满的欢声笑语。尽管我们也曾在实战中遇到些小困难,但是我们勇敢地面对,迎接并克服了这些barriers,得到的都是满满的收获。这十天,我收获了自信,知识,视野和友情。尽管无法量化这些return, 凭感觉来说,此次游学的ROI非常高。

最后,再次感谢策马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结识了这样一群暖心的小伙伴。三个月前,我知道了策马,短短的三个月让我从”知道“变为了策马的忠实粉丝。


张   雯-感言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经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摩赛特?毛姆的这段话完美的诠释了我们这段旅程的意义和收获。

6月9-10日,我们一行首先访问的是为英国首相、比利时国王等外国首脑做过翻译的口译(同传)届翘楚Lori Chen女士,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口译(同传)前培训,上她的课如沐春风很有获得感:一是实战经验丰富,案例鲜活。Lori实战经验丰富,所讲的知识点,都有鲜活的案例来说明,使我们举一反三、透彻理解。二是教学技巧灵活,精准细致。Lori时刻体察每位学员对课程内容把握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整体把握情况较好时,Lori授课速度会放快一些,反之,则会放慢一些,通过多举例子,鼓励落后学生多发言,让大家多提问等“三多”方法,保证每个知识点能被每个人准确获得。

6月11-12日,我们到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进行口译(同传)实践,为我们进行实践指导的是口译届男神张光波老师,他有着让人难望其项背的履历和不凡的气度,教学上也很有一套:一是提出问题,一针见血。张老师只需几分钟,便知道我们问题所在。其指出我在听力和输出上有问题,总是做无意义的回顾理解,完全跟不上发言人节奏,一直被拖着走。听完点评我直接汗如雨下,像是接受了暴风雨的洗礼。二是总结提炼,直中要害。张老师的总结也很精彩,首先他说口译(同传)前的准备要极其充分,会前需进行大量信息和知识的累积。其次,我们要成块听,形成场景化,否则切得太碎,会听得面目全非。再有,我们的输出要简洁,多用动宾、主系表结构,语速要加快,要有一口气说好几句的能力。受教后,我明白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如获新生。

6月13-14日,SEES有400多位中欧政要、企业家领袖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我们有幸随本次同传承担者之一周老师到现场进行零距离体验,在现场你没有时间回顾,没有时间纠结,没有时间懊恼,必须高度集中随着会议节奏进行翻译,是技能、身体和心理的多重考验。周老师兼顾作为领队无微不至照顾大家的工作,还极其出色的完成本次同传工作,也由此被我们封神,除过硬的看家本领,还有超强责任心和心理素质,让我们钦佩不已。

最后,无论是在Lori家的译前模拟培训,还是在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同传房里差一个“SPEAKING”按键的实践,或是在SEES零距离实战,这些层层递进的“折磨”缩短了我与口译(同传)之间的距离,既是挑战更是乐趣,并获得新生。


武良坤-感言



一、生活点滴

当飞机从万米高空下降到几百米后,透过机窗,我看到蓝天白云之下伦敦郊区清晰的轮廓,心里暗暗庆幸伦敦没下雨,否则这次10天之旅注定要在阴雨中度过。几分钟后,飞机继续下降,窗外的乌云貌似多了起来,我觉得刚才自己高兴太早,兴许飞机当时飞在乌云上方呢?但为什么透过乌云,还能看清郊区轮廓呢?随着飞机着陆希斯罗机场,外面的阳光洒进机舱,这些疑惑统统消散—今天,伦敦的确有个好天气。

后来才惊奇地发现,十天里面,伦敦都是艳阳天,偶尔有一晚下了些毛毛雨。虽说天气很不错,但午间前后,气温容易过高。我原想着,出去的时候,坐地铁就可以乘凉,但未曾想,伦敦有些地铁站很深,很闷,很热,还没空调。更遭的是,我们偶尔还竟然乘上没有空调的地铁,将闷热进行到底。此刻,我无比地怀念上海的地铁。

走累了,饿了,大家找一家餐馆吃饭。回想起来,我们去过意大利餐馆、马来西亚餐馆、所谓的“中餐厅”、英国酒馆、牛津大学的Turf Tavern、法国餐厅、日本料理店、貌似的西班牙咖啡馆,以及自己单独去的一家位于大英博物馆附近的东北餐馆,等等。到了国外才真正地感觉到自己“左叉右刀”的手法一点都不熟练,往往吃饭都没个正形。另外,看到他们英国人这么爱吃油炸薯片和鱼肉,难怪他们英国人基本上都是水桶腰,大肚子。所幸,我对这种食物不是很感冒,不过,他们的培根和烤肠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我们下榻的酒店早餐,还很丰盛。估计,吃多了的话,我也会腻歪。

虽然我看到的普遍英国人体型不如电视、电影、广告里那么完美,但他们确实很注重自己的仪表,无论自己年龄多大,手脚是否灵便,男人基本上也要衬衫、西服、皮鞋;女人就是带袖上衣,刚过膝盖的裙子,一身的优雅。我想国内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估计这种现象也很少见。

二、文化碰撞

在伦敦,看到亚洲面孔的人,我总有一种向过去用中文打招呼的冲动。的确,我也尝试过。一次是在宾馆附近一家所谓的“中餐馆”吃饭的时候,我看餐厅墙上挂着一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扇面书法,于是就想过去和老板聊聊天,结果店员都只懂一点点中文。这时候,隔壁桌上的几位日本人聊的很嗨。我心想,这不会是日本人开的餐馆吧。不过,说实话,我点的那道汤,还是很不错的,比较中国风,不像欧洲的例汤,像中国的玉米粥一样,碎末浓稠状,看上去就没啥胃口。同伴们提醒我,说这些人其实不是中国人,即便是华裔,或者是港台的,有的实际上根本不认可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也许,这种想法是我们的揣测,但确实我们在购物的时候,有的亚洲面孔的人就是对我们不热情,对欧美面孔的就是另外一种情况。

整体上讲,来到伦敦,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其他外国劳工或者游客,都对我们很友好。在意大利餐馆吃饭的时候,大家和意大利酒保欢快地聊一聊他对中国电影的喜好,以及他对英国大选、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看法。过道对面的一桌意大利人从头到尾一直在喧闹着,就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气氛很热烈。他们吃完饭,还主动跑过来找我们拍照,可是他们中会说英文的又不多,都是比比划划,在愉快地气氛中拍了几张合影。之后,他们就随着餐馆的音乐声,扭着舞步出去了。

或许南欧地中海一带天气晴朗,所以,像希腊、意大利人估计就很奔放、热情吧。在地铁上,我们也会遇到卖唱的乐队。他们不会摇尾乞怜地在你面前伸出钱罐子,而是欢快地边吹边走,边随意地伸出罐子。无论是上海还是伦敦,地铁总是一个街头文化的热点。

<section style="padding: 0px 5px;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1.8;letter-spacing: 1px;font-size: 15px;bo